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号)及《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闽教办职成〔2020〕9号)等有文件要求,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开展了2020年职业院校评估工作,并于7月31日完成了平台数据信息填报及问卷填答、审核与提交。学院重点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对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状况进行了自查自评和认真总结,形成如下自评报告: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于2002年4月开始筹建,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建院,是一所民办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举办者由福建东盛集团、蔡晖两方组成,现任董事长为蔡跃东先生。
2002年至2009年,学院在鼓浪屿办学七年。随着学院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鼓浪屿校区的校园面积已难以满足办学需要, 2009年末学院搬迁至翔安火炬园区。为解决学院永久性校舍问题,在董事会努力下和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市政府在翔安文教区正式批给我院176.8亩新校区建设用地。一期工程已经完工,2019年3月学院整体搬入新校区。董事会将继续投入资金,完成校园二期、三期的建设。
2019年6月,学院对现有系部进行整合,现设有:音乐系、舞蹈系、戏剧与音乐剧系、编导与创意系、社会文化系、五年专教学部、思政部、公共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计五系、三部、一院。截止2019年8月31日,在校生1445人,教职工人数177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
自办学以来,学院坚持“礼乐成人 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聚焦厦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立足服务地方,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内涵建设,整合现有专业设置,增加部分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减停部分专业,坚持以我院文化艺术表演特色专业群为主专业群,开拓适应厦门影视业发展需求的影视制作第二专业群和适应厦门市航空、轨道交通、旅游业发展需求的航空、交通服务等的第三专业群。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既充分重视突出专业特色,又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荣获部级重点专业1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项目2项、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1项、“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项目1项、市高职重点专业1项。
十几年来,校园和谐,教学秩序稳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同,教学与教研成绩斐然,先后荣获大小奖项两百多项。办学十几年,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文化艺术职业人才,得到了主管部门、同行专家、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办学基础能力
1、办学经费收入
学院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有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学杂费收入及其他收入。2017-2019年,学院董事会克服困难,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大力增收节支,保障了学院的正常运转;科学运筹,优化资源配置,全院事业收入持续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学院近三年办学经费收入主要具体情况如下表1。
表1 2017—2019年学院办学经费收入情况表
(万元)
年度 |
2017 |
2018 |
2019 |
办学经费收入情况 |
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 |
0 |
211 |
0 |
事业收入 |
1482 |
1486 |
2002 |
其中:学费收入 |
1314 |
1327 |
1798 |
其它收入 |
40 |
5 |
65 |
2、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近年来,随着办学经费的逐年增加,学院不断加强办学基础能力建设,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加快教学、实验实训用房的建设速度,为提高办学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条件。今年9月,学院剧场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848.6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5873元/生, 超过国家评估艺术院校合格标准3000元/生。
学院近三年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2017-2019年学院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情况表
(万元)
年度 |
2017 |
2018 |
2019 |
教学、实习仪器
设备资产总值 |
学校产权 |
682.41 |
761.70 |
848.69 |
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 |
0 |
0 |
0 |
近两年,学院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2017-2019年,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分别是0元、7.5万元、17万元,2018年实现了0的突破,并在2019年呈现正向增长态势。
3、占地面积、教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学院总占地面积117728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4113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3304平方米,两者合计27417平方米,生均达到 18.97平方米,高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8平方米/生的合格指标要求,基本上满足教学与办公需要。
表3 学院有关面积情况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
|
院校占地面积 |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
行政办公用房 |
学校产权 |
117728 |
24113 |
3304 |
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 |
0 |
0 |
0 |
非学校产权非独立使用 |
0 |
0 |
0 |
4、信息化教学条件
近两年,学院对设备科主要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添置了一些存储设备。学院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为1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共298台,可使用网络信息点65个,数字资源总量为20GB,共拥有5门上网课程。在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校园门户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预计到2020年,校园一卡通投入使用,实现校内就餐、图书借阅、住宿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的统一管理。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抓,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学院根据评估专家组返校评估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订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组建优秀的专业团队作为师资建设的目标,采取多项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的激励措施。
截止2019年8月31日,学院在校生总数1445人,教职工人数177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110人。在专任教师110人中,双师型教师数52人,占比47%;副高以上职称33人,占比30%。
1、构建合理科学的专业教师团队
突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教研室的作用,创建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鼓励教师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加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或带队参加市级、省部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重奖在竞赛中获奖者;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
2、加大教师配备及经费投入
2019年,学院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调整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从全局把握教师入口,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选拔能力与岗位相匹配,观念与学校文化相匹配的。2019年9月,董事会对全院教职工工资进行了一次工资普调(总调高12%)。
3、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鼓励教师积极自主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力,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能力。
4、开展教师职称评定工作
2019年,学院完成一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充分调动全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我院现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数33人,占专任教师数30%。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根据省厅文件精神,按照《“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实施细则与操作办法》等文件制度,学院及时引导、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协会活动,下合作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以提升教师的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近三年来,学院积极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对学生专业课及实训实践课进行指导教学,我院支付企业兼职教师的课酬总额相对比较稳定,共支付课酬17.8万元。具体数据如下表4。
兼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良好,受到院内同行和学生的好评。
表4 2017-2019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情况表
(元)
年度 |
2017 |
2018 |
2019 |
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 |
32000 |
50000 |
96000 |
三、专业建设
1、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深化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规范我院的教学管理,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对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课程设置更加突出对专业核心能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学院从艺术教育的规律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外同类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有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构建培养学生高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把我院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
2、校内外实践教学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学院对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统一规划。
在校内实训基地方面,学院在持续加强实训条件投入的同时,优化配置实训资源。因系部整合,学院调整了实训室功能布局。目前,学院有7个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2507个,覆盖了15个全部招生专业的实训教学。2019年,学院投入一定经费用于实训设备购置,建了“影视后期处理实训室”、“动漫设计工作室”、“舞美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流行音乐工作室”、“现代国际标准舞实训室”等实习实训室,改善了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基本满足了学生校内实践教学需求。
2016年开始,学院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和“二元制”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了较大发展。2019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7个,基本满足学生在课程实践、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的需要,同时为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平台。2018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人日)25955,与往年相比,大大提高了学时总量。
四、学生发展
1、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要求,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成立厦门市演员资格培训认证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合理地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证的知识能力标准引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有机结合,并把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必要条件之一。我院针对各专业开设了相对应的职业资资格培训,例如《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戏剧表演教师资格证》、《演出经纪人证》、《中央音乐学院师资认证》、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教师资格证》、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教师资格证》、中国舞蹈家协会《天使芭蕾》教师资格证、《爵士舞教师资格证》、《街舞教师资格证》等。2019年,学院有318名毕业生获得社会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整体呈增加趋势。2019年毕业生平均获证率84 %。
2、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7年学院毕业生共335人,直接就业人数297人,就业率89%,,到中小微企业基层就业人数246人,500强企业就业数25人,自主创业20人;2018年学院毕业生共335人,直接就业人数291人,就业率87%,到中小微企业基层就业人数232人,500强企业就业数15人,自主创业23人;2019年学院毕业生共378人,直接就业人数338人,就业率89%,到中小微企业基层就业人数276人,500强企业就业数12人,自主创业25人。
通过升学渠道进行提高学历的学生人数也由2017年的13人,到2018年的15人,到2019年18人。这也体现出现代高职学生在接受了学校的教育后,对以后的人生也有了更高的理想和规划。
表5 2017-2019年毕业生直接就业率情况
时间 |
毕业生(人) |
直接就业数(人) |
就业率(%) |
2017年 |
335 |
297 |
89% |
2018年 |
335 |
291 |
87% |
2019年 |
378 |
338 |
89% |
3、2019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表(表6)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奖时间 |
奖项 |
学生名单 |
指导教师名单 |
1 |
2019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竞赛(键盘乐器演奏) |
2019年 |
二等奖 |
赵晓江 |
黄健 |
2 |
2019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竞赛(键盘乐器演奏) |
2019年 |
三等奖 |
陈颖凡 |
张卓 |
3 |
2019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竞赛(音乐表演) |
2019年 |
二等奖 |
林杰利 |
郭钢 |
4 |
2019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竞赛(音乐表演) |
2019年 |
三等奖 |
余苗苗 |
郭钢 |
5 |
2019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竞赛(中国舞表演) |
2019年 |
一等奖 |
罗启蒙 |
王佳佳 |
6 |
2019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竞赛(中国舞表演) |
2019年 |
二等奖 |
张梦雪 |
和佳杰 |
7 |
2019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竞赛(中国舞表演) |
2019年 |
优秀指导教师奖 |
|
王佳佳 |
8 |
2019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赛项 |
2019年 |
团队优秀奖 |
邓思思、黄坤江 江意、黄碧霞 |
黄翔 |
9 |
2019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平面设计技术赛项 |
2019年 |
个人优秀奖 |
陈浩鹏 |
王隽 |
10 |
2019海峡两岸高校设计展 第九届福建省高校艺术设计奖 |
2019年 |
铜奖 |
白林林 |
王隽 |
11 |
“宣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诵读大赛 |
2019年 |
一等奖 |
完颜继辉 |
|
12 |
“宣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诵读大赛 |
2019年 |
三等奖 |
林冰莹 |
|
13 |
“宣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诵读大赛 |
2019年 |
一等奖 |
完颜继辉 |
|
五、社会服务能力
1、专业点学生分布
学院为适应厦门经济产业升级和“海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专业数由建院初期的7个专业增加到15个专业,减停部分招生专业,基本形成艺术表演、影视制作、旅游管理与服务三个专业群。
表7 学院2019年专业点学生分布情况
所属系部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在校生人数 |
舞蹈系 |
舞蹈表演 |
650207 |
277 |
国际标准舞 |
650208 |
65 |
音乐系 |
音乐表演 |
650219 |
169 |
现代流行音乐 |
650211 |
49 |
编导与创意系 |
艺术设计 |
650101 |
91 |
影视编导 |
660206 |
118 |
影视多媒体技术 |
660208 |
106 |
文化市场经营管理 |
650402 |
88 |
戏剧与音乐剧系 |
戏剧影视表演 |
650202 |
42 |
播音与主持 |
660202 |
51 |
歌舞表演 |
650203 |
71 |
音乐剧表演 |
650206 |
24 |
社会文化系 |
空中乘务 |
600405 |
132 |
财务管理 |
630301 |
42 |
电子商务 |
630801 |
120 |
合计 单位:人 |
1445 |
2、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学院为顺应国家战略要求,紧贴市场,紧贴产业、职业设置专业。根据《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厦门市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为适应厦门经济产业升级和“海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重点建设文化艺术专业群,并于2017年被福建省教育厅批准为《2017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闽教职成〔2017〕44号)。
3、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我院重视扩大生源面积,同时在15个省市自治区,面向艺术文、艺术理、文史类、理工类四大类高考生进行高招录取。近年来我院招生办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根据各省生源情况在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上广为宣传,线上解疑和线下咨询会同步进行,招生录取数和报到数量年年攀升,三年来录取率逐年递增5个点。
表8 2017-2019年学院招生计划完成情况一览表
年份 |
计划招生数 |
实际招生数 |
2017年 |
780 |
547 |
2018年 |
924 |
585 |
2019年 |
1820 |
962 |
4、社会服务
学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多种形式服务社会,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我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了北京舞蹈学院福建函授站专升本面授,还进行了北京舞蹈学院专升本专业加试,2019年共有55名学生参加专升本学习。2017-2019年共培训了342名少儿舞蹈教师;有35000多名青少年参加我院主办的少儿舞蹈培训并考级,对推广闽南地区少儿文化艺术教育做出了一定贡献。
另外,学院与厦门市若干文化艺术单位合作,举办培训舞蹈表演、戏剧表演艺术管理人才培训班。学院组织师生下企业,走基层,送文化,为市民服务,一年来参加十场各类文艺展演。帮助传承、发扬闽台地方民俗的内厝镇编导了2019年“宋江阵”剧目,在“武林大会”上成功演出。帮助翔安消防大队编导节目参加全省汇演,获得银牌。
六、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长,目前,教师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总数偏少;中年教师少,年轻助教多,老年教师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经理、总监、能工巧匠少,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另外,具有丰富企业行业经验兼职教师偏少。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强化骨干教师培育,打造优秀团队,将引起学院的高度关注。
今后学院拟采取多种方式,内培外引,从行业、企业一线中聘用更多的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构建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学院计划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到2022年达到80%以上,有的专业要达到90%以上。
2、教学资源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新校区2019年3月的第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但仿真实训室、图书馆、专业教室等短时间内还难以满足需求。学院董事会已决定抓紧我院二期工程建设,尽快使学院在设施、设备上满足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学院计划组建校企合作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团队,不定期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市场调研,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卓越企业合作开发和建设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同时不断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学院还计划在新校区加强信息化图书资料的建设。重视互联网+和物联网革命的影响力,计划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实训室、教室、设备)资源(图书、讲义、课件)到活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的全部数字化,学院要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我校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校园的效率,扩展校园的功能,最终实践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学院设想在新校区构建完善校区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校园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监控安防系统、电子图书查询系统,学院拟利用社会和企业的公共设施、专业设施,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技术应用、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等资源的集成共享。
3、校企合作需进一步加深
现代学徒制、二元制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方向。但目前企业对这一改革的长远影响和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校企双方合作深度不够,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省财政还没有出台对校企合作办学中给予企业的激励办法,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双赢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学院在现有现代学徒制、二元制校企合作共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依托厦门市舞蹈家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厦门市商会等行业协会及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功能,与闽西南区域更多的企业合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与产业、企业全方位对接
4、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学院承担的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较少,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满足政府购买服务弱,反映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尤其是技术开发能力需要提高。目前学院已将社会服务项目列入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等要求中,并加大激励教师参加业务实践力度,增强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
学院未来发展方向: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计划到2022年,将我院办成达到3000学生规模的福建及海西地区文化艺术表演及影视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首先,加强艺术设计、影视多媒体技术、编导等专业基础能力建设,同时创建影视表演基地,建设开放性、多功能技术服务平台,发现及培养优秀的艺术表演人才,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繁荣海西文艺表演创作,为一批有艺术潜质的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
其次,大力开拓文化艺术培训市场。在为社会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同时,也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以及拓宽社会就业渠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2020年10月18日
|